Bai hua wen yun dong de wei ji =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revisited, the crisis of Chinese language reform

白話文運動的危機

百餘年前,中國的文章多以文言寫就,雖然白話文從唐宋後就作為書面語應用於小說、戲曲上,但未取得社會地位。直至二十世紀初胡適發起白話文運動,作為現代中國的文體革命,致力於書面語的再造,冀在新文字中實現統一國語和言文一致的目標。然而,白話文運動的成功卻掩蓋了巨大的危機:以西方語言文字的觀念看待漢語和漢字,人為地割裂了與歷史的有機聯繫,暴露了漢語寫作和現代中國在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上的困境。漢字的倉促簡化和文言教育不足,也使我們數千年的文化傳統面臨失傳的危險。本書以文言和白話之間的消長起伏為線索,通過對於清末文字改革運動、五四文學革命、大眾語運動、民族形式論爭等系列史實的清理,檢討書面語革新和文體建設的...

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

Gespeichert in:
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
1. Verfasser: Li, Chunyang (VerfasserIn)
Format: UnknownFormat
Sprache:chi
Veröffentlicht: Xiang gang 2018
Schlagworte:
Tags: Tag hinzufügen
Keine Tags,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!
Beschreibung
Zusammenfassung:百餘年前,中國的文章多以文言寫就,雖然白話文從唐宋後就作為書面語應用於小說、戲曲上,但未取得社會地位。直至二十世紀初胡適發起白話文運動,作為現代中國的文體革命,致力於書面語的再造,冀在新文字中實現統一國語和言文一致的目標。然而,白話文運動的成功卻掩蓋了巨大的危機:以西方語言文字的觀念看待漢語和漢字,人為地割裂了與歷史的有機聯繫,暴露了漢語寫作和現代中國在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上的困境。漢字的倉促簡化和文言教育不足,也使我們數千年的文化傳統面臨失傳的危險。本書以文言和白話之間的消長起伏為線索,通過對於清末文字改革運動、五四文學革命、大眾語運動、民族形式論爭等系列史實的清理,檢討書面語革新和文體建設的成敗得失,並深入探討言文一致、漢語歐化等重大問題。本書是百年以來對於白話文運動進行系統反思的大型理論著作,也是迄今為止對這一話題深入研究的重要的學術成果,適合對白話文運動或書面語轉變有興趣的讀者閱讀。作者引用古今中外的文化理論以分析白話文運動的成就與危機,以及與當時政治壓力的關聯,闡述當中的歷史意義,追尋其中的學術脈絡。
Beschreibung:附錄: 本書涉及的百餘年來語言文字及文學大事簡表 (Seite [783]-793); 主要參考文獻 (Seite [795]-812)
李春陽,又署春陽,字東君。文學博士,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,以畫家身份任東京多摩美術大學日本畫系訪問學者。作者於中國學術思想史、漢語修辭、中國傳統畫論均有涉獵,兼及水墨山水的創作。視近代以來白話文的變遷與文人畫的變遷為完整的圖景,以學術研究和中國畫創作嘗試反思語言問題與筆墨問題。本書是作者的第一部學術專著。另有《超乎左右之上的魯迅》、《對稱:春陽畫集》等。
Beschreibung:iviv,812 Seiten
23 cm
ISBN:9789629373542
978-962-937-354-2
9629373548
962-937-354-8